舞龙始于什么朝代 春节舞龙来历

更新时间: 2024-06-28 09:07:55

导读: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高贵与力量,而龙舞作为人们庆贺节日和寄托祝福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深受百姓喜爱。那么,舞龙始于什么朝代?春节舞龙来历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舞龙始于什么朝代

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舞龙起源于汉代,传说有一天,龙王腰痛难忍,用尽龙宫中所有的药也不见效,于是只好变成老头来到凡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其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吸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后,每当旱灾时人们便舞龙求雨。

春节舞龙来历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龙舞概述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多地分布,形式品种多样。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有关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

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根据龙形道具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捷。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特征。

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龙舞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舞龙始于什么朝代,春节舞龙来历”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网站客服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7tqm.com

滇ICP备2023005770号-61